[1]胡俊杰,宋毅,朱炬辉,等.基于微地震监测的长宁区块页岩气水平井压裂效果评估[J].油气井测试,2025,34(01):35-42.[doi:10.19680/j.cnki.1004-4388.2025.01.006]
点击复制

基于微地震监测的长宁区块页岩气水平井压裂效果评估()
分享到:

《油气井测试》[ISSN:1006-6977/CN:12-1485/TE]

卷:
34卷
期数:
2025年01期
页码:
35-42
栏目:
出版日期:
2025-02-25

文章信息/Info

文章编号:
1004-4388(2025)01-0035-08
作者:
胡俊杰宋毅朱炬辉周小金邓琪梅花浪雪
1.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页岩气研究院 四川成都 610056
2.中国石油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井下作业公司 四川成都 610066
3.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工程技术部 四川成都 610056
4.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四川成都 610041
5.页岩气评价与开采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四川成都 610056
关键词:
四川盆地南部长宁区块页岩气水平井微地震监测技术水力压裂缝网复杂程度压裂效果评估气井产能
分类号:
TE377
DOI:
10.19680/j.cnki.1004-4388.2025.01.006
文献标志码:
B
摘要:
针对长宁区块页岩气天然裂缝预测和地应力预测等成果图的预测精度验证和深化的问题,选取50口页岩气水平井的井下微地震监测数据进行系统分析。通过不同地质和压裂工艺条件下微地震响应特征及其与气井产能关系,开展水力裂缝的扩展规律预测并评价压裂工艺和压裂效果。结果表明,天然裂缝发育储层更易产生大能级事件点,且微地震事件点方位易沿曲率异常走向展布;同时,储层高应力特征不利于水力裂缝扩展,储层体积改造难度大。为了达到更好的储层体积改造效果,采用段内多簇压裂工艺更能激活近井区域内的天然裂缝,增加缝网的复杂程度。依据该研究结果形成了一套适应川南页岩气井的微地震监测压后评估方法,对今后页岩气开发技术优化、压裂工艺调整提供了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References:

[1]钟思存,袁翠平,陈佳,等. 长宁区块龙马溪组龙一14小层先导试验井试井曲线特征分析[J].油气井测试,2023,32(05):74.[doi:10.19680/j.cnki.1004-4388.2023.05.013]
 [J].Well Testing,2023,32(01):74.[doi:10.19680/j.cnki.1004-4388.2023.05.013]

备注/Memo

备注/Memo:
2024-08-08收稿, 2024-10-30修回, 2024-11-20接受, 2025-02-20 网络版发表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企业联合重点支持项目“页岩气藏体积压裂缝网表征及复杂裂缝动态交互机理研究”(U23B20156);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科技专项“非常规储层改造关键技术研究—页岩气复杂防控及高效压裂技术与试验”(2023ZZ28YJ05)
胡俊杰,男,1992年出生,工程师,硕士,2020年毕业于美国南加州大学石油工程专业,现主要从事非常规油气储层改造研究相关工作。
电话:13558867227,Email:hujunjie127@petrochina.com.cn。通信地址:四川省成都市成华区建设北路一段83号页岩气研究院,邮政编码:610056。
更新日期/Last Update: 2025-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