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气井测试 /oa 深水潜山气井异常压力恢复数据校正方法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410001 深水潜山气井测试时,部分井层压力恢复测试时压力曲线出现持续下降的异常现象,导致反映储层流动特征的关键段缺失,给储层评价带来了极大困难。通过构建井筒温度场模型和测试管柱伸缩预测模型,实现了关井期间井筒温度场的模拟及管柱伸缩量计算,利用流体密度场、温度场和管柱伸缩量耦合,校正了压力计测试数据。结果显示,关井后井筒温度场变化和管柱收缩是导致压力恢复曲线异常的主要原因,通过压力补偿校正后压恢曲线恢复正常上升趋势,压力双对数曲线能反映地层储层特征,利用该方法实现了X1井测试资料的修正与评价,得到地层压力为29.6 MPa,地层系数为14 910 mD·m,评价结果合理。该方法对深水潜山气藏井下压力恢复曲线的异常资料处理与评价有一定指导意义。 2025年02月25 00:00 2025年01期 1 6 2750361 辛小军,马少华,徐杨,梁洪波,梁豪 试油测试管柱中重晶石影响因素分析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412005 在试油测试作业中,重晶石的沉降会导致下入测试管柱遇阻、开关井操作及压井困难等问题。基于实验与仿真模拟分别进行了静态与动态循环高密度试油工作液中的重晶石沉降规律研究。实验结果表明,相同条件下200目重晶石静态1 h沉降量是2 m/s流速下的111.9倍;黏度、流速与管径的增大对重晶石沉降起抑制作用;粒径、密度的增大对重晶石沉降起促进作用。建立的静动态条件下重晶石密度预测模型,最大误差7.7%,可以满足高温高压超深井试油测试作业中试油工作液稳定性测试的需求,为现场作业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持。 2025年02月25 00:00 2025年01期 7 14 7762908 庞振力,杜卫刚,曹智,刘勇,宋国强,陈雪茹 超深水浅层气藏无隔水管测试管柱力学性能分析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404017 超深水浅层气藏无隔水管测试作业存在着流固耦合、一体化测试干扰、井筒流动安全保障困难等问题。通过优化测试管柱海水段传热特性,基于管柱微元受力模型,建立了无隔水管海水段测试管柱力学模型,分析了不同测试管柱组合在作业海域海洋环境参数及平台偏移工况下的应力弯矩等性能。优选了超深水浅层气藏无隔水管系统下测试管柱组合和套管井口组合,并通过测试管柱疲劳和泄漏风险分析,得出在短周期内不存在疲劳风险,当泄漏气液混合体充斥于作业平台四分之一处时,在设计工况风速下,平台因平衡状态横摇角度幅值小于17°时可满足作业标准要求。研究成果可为超深水浅层气藏无隔水管安全测试设计及工程应用提供技术支持,实现了对超深水浅层气藏的低成本快速安全评价。 2025年02月25 00:00 2025年01期 15 20 11756969 任冠龙,刘贤玉,孟文波,彭巍,孙巧雷 水平井连续油管快速钻磨桥塞技术优化与应用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409003 针对水平井可溶桥塞数量多与加砂量的增加造成常规连续油管钻磨桥塞施工效率低、故障频发的难题。基于连续油管钻磨桥塞技术原理、入井工具特点及钻磨液携屑返排特征,结合现场实践,优化工艺、细化参数,提出针对多桥塞、强加砂水平井钻磨桥塞施工方案:优化入井工具长度,优选五翼平底磨鞋,钻压选择13~14 kN,钻磨液黏度为25~30 mPa·s,排量>450 L/min,同时,基于加砂量与桥塞间距,增加上提连续油管至造斜点频率,在直井段活动循环冲洗至井筒无残留物。经现场多口井应用,单桥塞钻磨时间减少78%(&lt;10 min),一趟次钻磨桥塞数达25个,返出磨屑直径减小50%以上、磨屑总重量提高3倍,显著提高施工效率、减少故障发生。研究成果可为水平井连续油管钻磨桥塞施工提供理论指导。 2025年02月25 00:00 2025年01期 21 27 1359505 李沅岷,汤艳,张骏强,李运辉 水平井同步回转增压排水采气技术在临兴中区的应用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403008 随着临兴中区开发时间的延长,气井携液能力变差,越来越多的水平井出现井筒积液甚至水淹,导致减产或停产的问题。基于水平井井身结构、排液特点,对比分析了水平井常规排水采气措施适用性,开展了水平井同步回转增压排水采气技术研究,结合典型井的现场试验,分析了抽吸、回注、干管补能三种组合工艺模式下的生产数据,从工艺特点、增产效果、经济性进行了工艺评价,同步回转排水采气工艺技术将抽吸降压、注气增压相结合,提高气井携液能力。在LX-X井初次试验中排水及增产效果明显,试验阶段增产3×10<sup>4</sup> m<sup>3</sup>/d。该技术对低压、低产水平井的积液难题提供了一种新的解决途径,为其在临兴中区后期的应用提供了技术支撑。 2025年02月25 00:00 2025年01期 28 34 5085276 李强,杨宇光 基于微地震监测的长宁区块页岩气水平井压裂效果评估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408002 针对长宁区块页岩气天然裂缝预测和地应力预测等成果图的预测精度验证和深化的问题,选取50口页岩气水平井的井下微地震监测数据进行系统分析。通过不同地质和压裂工艺条件下微地震响应特征及其与气井产能关系,开展水力裂缝的扩展规律预测并评价压裂工艺和压裂效果。结果表明,天然裂缝发育储层更易产生大能级事件点,且微地震事件点方位易沿曲率异常走向展布;同时,储层高应力特征不利于水力裂缝扩展,储层体积改造难度大。为了达到更好的储层体积改造效果,采用段内多簇压裂工艺更能激活近井区域内的天然裂缝,增加缝网的复杂程度。依据该研究结果形成了一套适应川南页岩气井的微地震监测压后评估方法,对今后页岩气开发技术优化、压裂工艺调整提供了有力支撑。 2025年02月25 00:00 2025年01期 35 42 10121873 胡俊杰,宋毅,朱炬辉,周小金,邓琪,梅花浪雪 大牛地气田分段压裂水平井裂缝参数优化—以大66井区山2层为例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405006 目前,大牛地气田大66井区山2储层水平井压裂主要面临着裂缝参数的选择及多段裂缝组合布局缺乏合理依据的难题,采用气藏数值模拟技术、单因素分析法以及多因素分析法相结合的方法,对裂缝段数、半长、导流能力和裂缝与水平井夹角、布缝方式等参数进行了优化,敏感性结果依次为:裂缝段数>半缝长>导流能力>裂缝夹角,优选出压开裂缝段数11段,半缝长180 m,导流能力25 D·cm,裂缝夹角90°,“U”型布缝方式。通过山2储层5口水平井现场应用,压裂裂缝参数与模拟结果相似度较高,且5口井日均产气量4.64×10<sup>4</sup> m <sup>3</sup>,最高日产气量达到7.36×10<sup>4</sup> m<sup>3</sup>,开发效果较好。该研究结果为山2储层水平井的高效开发提供理论支撑。 2025年02月25 00:00 2025年01期 43 48 3237719 张梦飞 永川北区深层页岩气强加砂压裂工艺技术研究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312008 针对永川北区深层页岩气储层压裂难形成复杂缝网、裂缝导流能力难保持、加砂难度大等问题,采用数值模拟技术对压裂规模开展了优化,引入加砂难度系数分析了主要地质、工程参数对加砂难度的影响,通过支撑剂铺置机理研究分析了影响加砂难度的因素,结合现场应用形成了一套强加砂压裂工艺技术。结果表明,天然裂缝密度和加砂强度为产能主控因素,合理的用液强度为32~36 m<sup>3</sup>/m,加砂强度为2.8~3 m<sup>3</sup>/m;孔隙度、含气量、脆性指数是影响加砂难度的正向因素,天然裂缝发育程度和地应力为负向因素,也受到支撑剂粒径、液体黏度和施工排量等因素的影响。经两口水平井成功应用,加砂强度提升至3.2~3.4 m<sup>3</sup>/m,综合砂比提升至10%,显著提高了改造体积和EUR。为永川北区产能建设提供了支撑,同时为类似深层页岩气的有效开发提供了技术借鉴。 2025年02月25 00:00 2025年01期 49 54 3339293 刘琦,王峻峰,穆轲帆,邓正仙 基于PSO-CNN-GRU-Attention的油气井生产监测与数字孪生管控研究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409008 油气井生产过程中,持续、精确地透明化监测有关生产质量的各项参数,对于确保作业成功率及后续井筒的完整性维护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数字孪生和深度学习的油气井生产质量透明化管控方法,构建了高度精细化的数字孪生三维模型,设计了孪生模型生产质量数据交互机制以及油气井生产过程实时响应与动作映射机制。基于映射的生产质量相关数据,运用PSO-CNN-GRU-Attention算法构建油气井生产质量预测模型,通过CNN网络提取油气井生产质量的关键特征要素,基于GRU-Attention挖掘关键特征要素之间的关联关系,运用PSO对网络参数进行寻优。实验结果表明,油气井数字孪生透明化监测与管控平台可以实现生产参数和质量的有效监测与预测,所提出的油气井生产质量透明化管控方法具有显著的优越性。 2025年02月25 00:00 2025年01期 55 61 0 冉瑞平,孙长浩,刘长春,王立平,黄凯,穆泽宇 多源距示踪流量组合测井仪设计及试验分析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411002 针对当前塔里木油田见水气井产出剖面测不准、出水层位识别难、出水量算不准的问题,开展多源距示踪流量组合测井仪设计研发。在现有示踪仪器基础上,通过优化传动机构和源腔密封,增加管壁内部穿孔导流喷射等,将喷射口调整到仪器顶部,缩短示踪喷射口到探头之间的距离。通过检测电路与探头一体化封装及双探头设计,组合原有伽马仪,实现了三伽马探头测量。经4井次下井试验,论证了多源距示踪流量组合测井仪的可行性,实现了见水气井出水点的准确识别和出水量的定量计算,能够为库车山前低产液井产出状况作出精准评价。 2025年02月25 00:00 2025年01期 62 68 6307017 郝志强,伏荣超,郭永红,董文辉,罗生强,张天瑞 VFPi垂直管流计算在油井压力梯度测试中的应用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409006 PVT取样中存在压力梯度曲线无脱气点或脱气点滞后并高含 H<sub>2</sub>S气体的一类油井,致使PVT取样深度难以确定。本文以井筒垂直管流理论为基础,应用Eclipse垂直管流VFPi模块作为工具,采用经校正流体关系式以及VFPi模块拟合开展了油井压力梯度和流态分析研究。应用结果表明,单相流计算压力与实测压力对比,相对误差小于10%;对于单相流油井,井口附近可作为PVT取样深度;对于多相流油井,以压力梯度变化大的脱气点作为PVT取样深度。该方法可大幅减小设备腐蚀,降低作业成本,加快试油进度。 2025年02月25 00:00 2025年01期 69 72 4120527 杜军社,杜佳闻,熊燕,严臣刚 深超高压高含蜡凝析气井试井解堵技术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312001 塔里木油田库车山前超深超高压凝析气井井筒堵塞原因以及堵塞物复杂,钢丝试井过程中极易发生遇阻、遇卡等高危风险,导致井下温压资料录取风险大、难度高、成功率低。通过开展堵塞物室内实验分析研究,堵塞物成分主要是以蜡、胶质、沥青质、芳香烃为主,明确堵塞物沉积机理,筛选出可高效分解堵塞物的化学药剂沥青分散剂和溶蜡剂,并配套高压泵车和管汇确保解堵剂安全注入,形成一套适用于超深超高压气井的试井解堵技术。经现场14井次成功应用,井下温压资料录取成功率提高了约23.5%,为气田开发方案的制定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2025年02月25 00:00 2025年01期 73 78 4495857 赵博勇,聂海峰,谭蓓,石敏,郭景顺,潘杰